阅读历史 |

第226章 离前骚(1 / 2)

加入书签

余骁坐不住,走来走去。

李雪在泡茶。

蒋博神情很淡定,递了杯茶过去:“你先坐下,来回走晃的我眼晕。”

等余骁坐下之后,蒋博才继续:“东山那边给的条件你都看过了,政策补贴还不错,影视城是咱们的,那么补贴的话,肯定也是咱们的,这一点毫无疑问。”

“还有这次的项目,按照万达的规划,将近四百万个平方,差不多五千多,不到六千亩地的体量,这么大的数字,你不会真觉得,里面没一点风险吧?”

余骁被问的有点蒙,具体资料他也看过,但是出于金融人的本能,还是认为大的就是好的,因为大的容易讲故事。

有好故事,就有钱。

有钱就是有财富!

搞金融的人,很难接受,钱或者货币不是财富这种观点!

余骁喝杯茶冷静了一下:“蒋董,你的意思是,万达很有可能会在这个项目上栽跟头?”

蒋博智珠在握:“万达会不会栽跟头我不知道,但是我知道,他建那么多房子,搞那么大的商场,得有人去消费才行。”

“五千多亩地,你觉得有哪個城市能承载这么大的项目运作,真搞出那么大的动静,得需要多少人才能填满?”

搞项目不是说越大越好的,尤其对于地方财政而言,需要总考虑承受能力。

土地在上市交易之前,地方上是需要把土地先行征收的,征收就意味着要花钱,土地,建筑,都需要赔偿。

人员安置,也是笔很大的开支。

就算抛开这些,基本的四通一平要做吧,通水通电通信,场地平整,都得需要花钱。

对了通水分两项,通给水和通排水,也就是常说的给排水工程。

五六千亩地,一般的财政,根本拿不出这笔钱来。

条件一筛选,落地范围就很有限了,要不就是省会,要不就是琴岛。

谈到数字,余骁的敏感度就上来了,拿起资料翻开,没多大会儿,给了蒋博一个数字。

“二十二万。”

“按照琴岛去年底的建成面积两百七十平方千米,差不多合四十一万亩,六千亩地,就按平均容积率两个点来计算,再乘以去年的总人口七百六十三万,差不多就是这个数字。”

得出这个数字,余骁自己也吓了一跳。

因为他知道,搞个新城,只靠摄影棚,是不可能吸纳那么多人的。

而且琴岛不是魔都和京城,对外地的虹吸效应没有那么强,顶多也就吸一吸半岛地区,而且西边不远还有个省会。

蒋博已经心中有数:“你去谈的时候,把咱们的优先条款也加上,万达可以优先收购咱们,咱们也可以优先收购他们的项目。”

余骁不理解:“不是说这是个注定亏损的项目,咱们收购过来干嘛?”

“有些项目,万达盘不活,不代表咱们也不行,先把该做的工作做了,等到时候你就明白了。”

蒋博没有解释太多,也解释不了。

所有的开发区或者新区,都有相似的发展模型,地方搞开发,把基础设施投一投,通过低价和优惠政策,把头部企业先引进来,搞拓荒,城市开发聚一聚人气。

然后再卖地,地价自然而然就会往上走,地方就可以把前期的投资收回来,接下来都是赚的。

当然,这只是短期的盈利方式。

长期来看的话,还是得看产业的发展。

其实黄岛胶南这块地方还是不错的,通过长期向好的优惠政策,以及先进的影视制作技术,可以真正做到影视基地的发展愿景。

那就是,东方好莱坞!

……

谈判进行的很快,选址,规划,以及建设方案,都在同进行。

不过即便如此,正式签合同,也是蒋博回国之后的事情了,好在有个意向合同,虽然做不得数,也够让双方拿来做开工依据的了。

蒋博也已经接到通知,开始紧锣密鼓开始准备出国的事情。

首先还是得跟韩三坪见一面。

这日。

中影董事长办公室。

蒋博照例空手来访。

韩三坪兴致有点高昂,主动给蒋博泡了个茶:“听说你最近跟万达谈妥了?”

蒋博折腾的动静有点大,一个相对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,突然跟万达这个庞然大物搞起了合作,无形中,就拔高了聚变传媒的企业形象。

圈子里圈子外的人,都很难不关注到这么大的动作。

蒋博接过茶杯,道了声谢:“我这不是一直在等您的通知,闲着没事儿干,就把后面的工作安排都提到前面来了。”

没错,蒋博就是在当着和尚骂秃子。

中影的效率,也忒慢了点,就是一出国的事情,都快拖到四周一个月了。

韩三坪也是满脸苦笑:“没办法,公司就这个规定,就这我还是抓紧办的,不然的话,你这次都没机会了。”

蒋博连忙摆手:“得,您是老大,您说什么都有理,咱们不扯这个了。

还是谈谈出国之后的事情吧,那边这次安排了几家?”

“三家,工业光魔,数字领域,还有迪斯尼,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