阅读历史 |

第1871章 给流民找活路(2 / 2)

加入书签

姓提供一个遮风挡雨的地方,等百姓稳定下来之后,金锋还可以收取租金,慢慢收回建造成本。

这个模式已经经过西河湾的验证了。

当初大量百姓涌进西河湾找工作,应聘成功的可以住在宿舍,可是他们的家人住在哪里呢?

为了安置这些人,金锋在西河湾周边盖了大量的筒子楼,租给这些人。

虽然收取的租金非常便宜,但是盖房的砖瓦是自家窑厂烧出来的,烧窑的泥巴是不要钱在河里挖的,大小横梁使用的木头,也是山上不要钱砍来的。

算下来,盖房最大的成本,就是窑厂工人、伐木工人、盖房工人的工钱而已。

当时大家都活不下去了,只要管饭就能找到无数工人,工钱成本也非常低廉,整个筒子楼的成本也非常低。

两年下来,盖房子的成本早就收回来了,现在和以后再收的房租全都是赚的。

虽然这些租金对于现在的金锋来说不值一提,但是足以证明这套模式是行得通的,甚至在东海这边推行,可能会比当时在川蜀更加成功。

因为当时的金川,百姓去西河湾找工作前,至少都还有个家,在西河湾实在找不到工作,还能回去。

东海这边的难民已经回不去了,也更加绝望。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