阅读历史 |

89. 后续加新视频第五位皇帝 不要让艺术……(2 / 2)

加入书签

人,往往没有这种亡国之痛。两个条件筛选下来,类似者几乎为零。不对,还是有相似的诗人。有些人回忆起了之前播放的李清照,这两人风格倒是有些相似。“男中李后主,女中李易安。”这一句话逐渐风靡开来。————侯府中,李煜面色很差,浅淡的瞳孔中闪过惊惧之色,算算时间,再过几年,他就要被宋太宗赵光义毒杀了。他思索半晌,来到皇宫之中,求见赵匡胤。巧的是,那个据说也被毒死的吴越国主,早就来了。吴越国钱弘俶这个亡国之君痛哭流涕,希望赵匡胤能保他性命:“陛下,如果不是天幕凑巧提到违命侯,臣竟不知未来居然被您的弟弟毒死。臣对陛下忠心耿耿,绝无半点不臣之心,请陛下明鉴啊。”他好歹曾经也是一国之君,现在却没半点骨气,竭尽所能讨好赵匡胤。赵匡胤面色波澜不惊:“朕知道了,不用多说。”随即他看向李煜:“违命侯,你也是来求朕饶你性命的吗?”李煜沉默良久,重重点头。曾经国破家亡的时候,他想**而死,却被手下劝住。真正想死的人是劝不住的。君王死社稷,他仰慕那些刚烈殉国的君主,却知道自己没骨气。赵匡胤摆摆手:“只要朕在一天,你们就性命无忧。”吴越国主钱弘俶感激万分:“多谢陛下!”“对了,违命侯,你怎么就流传下来了三十首诗?你入宋之前,写的就不止这个数了吧。”李煜点头:“时过境迁,沧海桑田,很多诗稿也许遗失了。”赵匡胤看了他许久,思考该如何处置他。毕竟他是天幕承认的优秀诗人,还是得客气一点,以免惹怒了天幕背后的仙神。他于是给李煜改了个封号:“你居然还有这般造化,曾经的事既往不咎。今天,朕就封你为安乐侯,关上门写你的诗去吧。”李煜不免有些惊讶,想不到自己有一天能够去掉这个侮辱性的封号,收敛容色:“多谢陛下,臣谨遵圣谕。”李煜回去之后,还是有些恍惚。他本该因为写诗而死,而他写的诗又反过来让自己避开了死局。笃信佛教的他低沉地说了一句:“造化弄人。”此后,他专心创作,妙笔生花,佳作频出。大宋的文武百官一边说他是昏君,一边抄写得比谁都欢。————朱棣如今穿上了太子朝服,端的是一副威风赫赫的模样。上一期视频中,天幕凑巧提到了朱允炆上台后的奇葩操作,引得无数人非常震惊。两相比较之下,朱棣把侄子比得渣都不剩。最后朱元璋力排众议,立朱棣为太子。朱元璋以为这小子会欢天喜地、恭敬孝顺。结果今天,朱棣就跟他呛声:“父皇,您看着李煜惨不惨?朱元璋不以为然:“有什么惨的?除了诗写得好,其他一无是处。咱要是他,在被封为违命侯的时候,就直接了结了自己,不受那窝囊气!”“我也这么觉得,那不如我们迁都吧。”朱元璋有些震惊:“啊?为啥要迁都?应天哪里不好了?”“北边的蒙古虎视眈眈,终究是心腹大患。天子守国门,君王死社稷。只有将都城迁到那边去,才能安抚边境军民,守护江山社稷。”朱棣话音落下,朱元璋以及一众文武百官耳边如同惊雷炸响。天子守国门,君王死社稷,说得真好啊。华夏人骨子里最纯粹的气节,都凝聚在这句话里了。朱元璋喉咙有些干涩:“兹事体大,日后再议。”他没有立刻反对,说明他也有些被说动。他也知道如今的都城周围没有什么天险,一旦外敌攻入,便是长驱直入。连朱棣这个臭小子都能打过来呢。朱棣添砖加瓦:“而且这应天城就是李煜的老巢。虽然富庶,但是气运不在这里啊。”迷信的朱元璋听到了自己心动的声音。————过了一个星期,在无数人翘首以盼的目光中,天幕准时播放。【这位诗人是落榜考生。】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