阅读历史 |

466.一生平安(1 / 3)

加入书签

4月弹指一挥,走到了尾声。 今年的五一黄金周因为法定假日延长的关系,全国的旅游产业忽然一下子进入了满载阶段。 走哪都是人。 自然风景区就不说了,连人工景区,诸如横店、象山这类的影视城,也都是人满为患。 因为大量的游客涌入,好多剧组不得不暂时停掉了自己的拍摄进度,给游客们让路。不然剧组的好多外景戏就没法进行了,一个明星出来,几百号人围观,想想谁都受不了。 而受到这些游客影响的不仅仅是这些大影视城里面的剧组,就连远安这种不算出名的小地方,因为《山楂树》的缘故,也接待了第一波游客。 至于这些游客的人数具体有多少……那不好统计。 可整个县里的宾馆大大小小的几乎全满,这倒是真的。 一开始,许鑫还没意识到这种情况有多严重。 可是在5月1号当天,他准备拍静秋暑假期间帮学校改建操场的戏份,发现无论如何也驱散不了那些平常很配合的群众时,他才察觉到了有些不对劲的地方。 人,比以往要多。 那些民警同志维护秩序都维护的很吃力。 而且不仅仅是人多,街边也多了许多不属于“鄂E”这个牌照的外地车辆。 这些人拿着相机,守在学校外面,看到林更新或者刘一菲的出现就会大呼小叫,民警同志和剧务一起互相配合举着喇叭让大家“不要喧闹”的要求就跟白给一样。 一上午,一条戏都没拍成。 时不时的就会有人来打扰。 要么是摄影机里面有人走动,要么是有人翻进了学校,在教室里面藏头藏脑的看着拍摄现场。 所有演员、剧组的成员都被弄的心力交瘁。 甚至,民警同志还和许鑫过来商量,下午要不要加大警力来维持秩序。 不过这个要求被他给否了。 老头之前在剧组的时候,远安县城的戏份拍摄,一开始县里的人也是好奇,围观的很多。 有人就商量着要不要封路,结果被老头直接给否了: “拍这种戏,别动不动就封路封山的。你以为你是谁?你拍出来的东西是给人民群众看的,大家相互配合着来嘛。别戏拍完了,名声也臭了,何必呢。” 老头觉得拍戏没啥了不起的,他虽然心里没什么感觉,但也觉得要是加大警力或者是整的跟戒严似的没什么必要。 上午的时候他就是觉得游客和剧组能互相配合,所以才正常开工。 但这时候眼瞧着这人一多,各种没素质的人就冒出来了,他就直接一拍板: “休息吧。” 一条戏没拍成的他挥了挥手,对薛勇说道: “下午让人去看看青龙村那边的景色怎么样了,尤其是那颗山楂树。要是开花的话……明天剧组上那边拍,先把远安的戏份空出来。” 他马上也要走。 黄金周是5号结束。 而6号开始,他就要去魔都。 5月10号,世博会开幕,他要一直待到11号当天,参加完庆功宴后才能回来。 所以想趁着走之前赶一赶进度。 虽然《山楂树》的进度很理想,但演员的状态保持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情,趁着有状态越早结束越好。 可谁知道下午薛勇和张沫那边就来了反馈。 “许导,咱们的人回来了。” 正在各种资料,线稿,随处散落的书籍之中忙活的许鑫随口来了一句: “嗯,怎么样?能拍么?要能拍的话,先把设备运过去放村长那。” 听到这话,跟着薛勇一起过来的剧务段恒直接摇头: “拍不了,许导。我们下午过去的时候,车都进不去村里。” “……啥意思?人多?” 许鑫有些纳闷。 段恒叹了口气: “唉……那都不是人多的事情。咱们进村那条路,已经排了老长老长的私家车。那些车都一排排的停在路边。然后有专门的人收费……我们去的时候就有人过来……二十一辆。后来我还是说我是剧组的,才没交这个钱。” “……” 许鑫嘴角一抽。 “那村里面呢?人多不多?” “村里人不多,或者说基本都没什么人了,都空着呢。” “……人呢?” “男的有专门守在路边停车收费的,有给指路的,但最多的还是去巡山的。我找到了在村里留守的村支书问了下,说是怕游客去爬山的时候,一个不注意引起山火,村里的男人都去巡山了。 那些女的,什么阿婆阿姨,都去附近的山楂园了。那些山楂园虽然还不是出山楂的时候,但远安搞这个生态旅游的时候就考虑过这些,附近几个山楂园里面都有农家乐的配套…… 虽然有点简陋,但大家都去开大席了。我路过的时候还看了一眼,里里外外的都是车,游客都坐满了,看着跟流水席一样。而且鱼塘什么的也都开放……村里看样子是打算借这次的黄金周和咱们的知名度,直接大捞一笔了。” “……” 一时间,许鑫竟然不知道该说什么好。 反倒是薛勇,纠正一般对段恒说道: “不是打捞一笔,这就是远安的生态旅游战略。搞旅游赚钱,只要价格公道,那不叫大捞。” “……是是是,哥您说的对。反正人挺多的,而且我们去的时候,还看到往青龙村拐的那个岔口,几个人在打桩子竖牌子。过去的时候牌子没竖好,有村民拦我们车,车窗落下他们就问:是不是去《山楂树之恋》剧组?要带路不?……结果回来的时候,一块大红牌子已经立到路边了:《山楂树之恋》----张一谋、许鑫导演取景地。一个大箭头!可显眼了!” “……” “……” 段恒这么一说,许鑫也就明白了。 这时候剧组要是能去拍摄,那青龙村的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