阅读历史 |

第三百七十八章节 男宝还是女宝(1 / 2)

加入书签

等大家稀罕完了,七寻才低声对自家姐姐和妹妹道:“这就是食铁兽,传说中的蚩尤坐骑,我们后世叫它大熊猫,是我们的国宝,粉丝遍布全球,绝对是全球粉丝最多的超级爱豆。” “食铁兽原来就长这样吗?这也太可爱了。咦,你不是说二哥的粉丝,在你们那会儿最多?” 灵玉的关注点,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和七寻双胞胎的原因,竟想一起去了。 七寻很为二哥惆怅:“二哥只在我们华夏文化圈里,是仙界顶流。但熊猫可不一样啊,他已经走出华夏,冲向世界了。” 这一局,终究是二哥输了么? 咦,好像刚才二哥走的时候,气呼呼的,难道是因为自觉他真身没有宝宝萌? 灵玉抿了嘴笑,灵素点了点两人:“你们就调皮吧,二哥听到,准得收拾你们。” 在颜值上,二哥一直迷之自信。 灵玉就问七寻:“要带回家养着吗?纯纯和灵灵又有伴了,对了,要给它起名字吗?” 七寻有心蹭个热度:“叫滚滚还是墩墩?” 灵素和灵玉看着熊猫宝宝,觉得不管叫哪个都特形像,不过:“传神倒是挺传神的,但是不是不太好听?” 可爱就行了!七寻坚持。 这太不符合灵玉的审美,她表达了坚绝反对的意愿, 并且表示:“这回总要跟着爹姓晏了吧?” 姓什么,七寻倒不在意, 但名字她表示很在意。 灵玉想了想, 问七寻:“这是男宝宝还是女宝宝?” 七寻:......猝不及防。。 在她的意识之中, 重点是熊猫,不是男女。上辈子所有人只要看到熊猫, 尤其是熊猫宝宝那就激动,谁还有心情关注是男是女? “应该是女宝宝吧?” 咱家公玉灵和公玉纯,不都是女宝宝吗? 查看了一下, 果然是个女宝宝,灵玉道:“那就叫晏灵莞,小名小丸子。” 七寻反对,我的冰墩墩, 为什么要成小丸子! 灵素被这两吵的头疼,一言定鼎:“既然以后是咱家的一份子了,名字让爹娘决定。” 大半夜了,玩了一天, 少年少女们沉迷于冰城的灯光秀,还在兴奋中,竟也没人想去睡, 都打算玩个通宵。 七寻还有些可惜, 实在是时间不够,要不然这恰逢元宵节的日子, 怎么能少了灯迷呢?若有下回,一定要搞个猜灯迷活动。 好在少年少女们倒也各有各的玩处,没人觉得无聊。若不然早睡去了。 七寻干脆拿出几副扑克牌来:“走, 我们找人打牌去。” 结果不少小娘子一听要玩牌,又是没见过的牌, 且是新玩法,当即来了兴趣,灵素和灵玉拒绝七寻上场, 让她负责教大家玩法。 文静玩笑道:“怎欺负起小寻来?平时灵素妹妹你不是顶宠着她?” 灵素和灵玉一言难尽:“但凡是牌技类的游戏,亦或是涉及术数的, 她若上场, 谁都没法赢。那大家玩起来,还有个什么乐趣?” 小娘子们讶然:“这么厉害?” 灵素和灵玉笑而不语。 七寻哼哼:“不玩就不玩,静姐姐,我先教大家,回头我帮你看牌,保管你赢一晚上。” 灵玉翻了个白眼:“观棋不语,牌亦如是。” 七寻:......一点活路都不留么? 好在我有了我家熊猫宝宝,我能吸一辈子! 才开始学牌,七寻姐妹也没教更复杂些的升级玩法,只教了一下斗地主,好在小娘子们玩起来后,都觉得挺有意思,热热闹闹的开了两桌。 这一玩,直玩到清晨,厨房那边提供了热汤,大家喝了些后,才各自散了,回城的回城,留在庄子上补觉的补觉。 七寻一家选择回家。 主要是,晏家来的三辆车,都是改装过的最舒适的车,回城路上完全可以睡在里面补个觉。 直到要回了,玉京叔才出现,套了三辆马车过来。 七寻还纳闷:“昨天玩起来,倒是忘了寻你们,只在中膳晚膳时见过阿嬷,忠爷爷,阿嬷,玉京叔,你们昨儿在哪玩了?” 阿嬷笑道:“我和老头子老胳膊老腿的,便是小少爷给了防寒的大氅,又哪里受得了外面的寒凉?在外头看了一会儿,便一直在屋里歇着了。你玉京叔倒是去玩了会儿冰戏。还和别的几处府上的人一起玩了冰壶,兖王府出了彩头,你玉京叔还赢了份彩头呢。” 玉京叔笑道:“得了把不错的弓,我放在车厢里头了,回头再看。” 说着话,一家人上了马车,往京城而去。 回城的人有近一半,因此一路上各府的马车不少,好在走了一段便上了官道,人躺在车里,越发安稳了。 长长的车队,最前头的,是豫王府的车,因豫王府的车走的不快,后面的车也都慢悠悠的。反正除了驾车的,车里的基本上都在补觉,倒不急着赶路。 不想才上官道不久,七寻正抱着她的熊猫宝宝在车里问她娘给取什么名字呢,自家的马车,便停了下来。 她们这辆马车,驾车的是猴哥,七寻见车停下,拉了帘子,透过玻璃窗往外一瞧,便见到了上回在京外的客栈里遇上的云福郡主,此时这姑娘正迎面拦在自家马车前,气呼呼的看着猴哥呢。 七寻心道,这姑娘不会傻的又要打一架吧? 后面还排着好些人家的马车呢。 还好这会儿出城的车辆不多,后面的车还可绕过自家车,要不然不得造成交通堵塞? 不过有猴哥在外面,七寻也没担心,再不济,不是还有小公爷么? 云福郡主可是皇家人,她们不好对这位郡主如何,小公爷还能管不了她?再再不济,前头豫王府的车,走的又不远,请豫王妃来处理就是了。 公玉明溪见自家二儿子被一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